中国光纤光缆产业链白皮书:产业链图谱、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5-07-04 10:46 二更 中国商业资讯
浏览

1. 光纤光缆产业链概况

光纤光缆产业链大体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支撑起完整的光通信网络。上游环节主要包括光纤预制棒及关键原材料的生产供应,例如高纯二氧化硅(石英)、四氯化硅等光纤母材,掺杂用的氯气、氦气、氟化氢等化学品,以及光纤涂覆材料、光纤束管料、聚乙烯护套料和石英管材等。这些原材料的纯度和稳定供应至关重要——光纤预制棒被誉为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一环,利润占比高达70%。它是拉制光纤的核心大棒,其质量直接影响成品光纤的性能与成本。因此,上游的光棒制造和材料供应被视为产业链命脉。过去我国光纤预制棒长期依赖进口,但近年来国产化取得突破。2022年我国光纤预制棒产量达1.35万吨,同比增长0.95%,预计2023年产量约1.37万吨。同期预制棒进口量降至约250.7吨,出口量则增长至1851吨,显示我国已从光棒净进口转为净出口。上游环节的自给能力大幅提升,保障了国内光纤拉丝和光缆生产的供应链安全。

中游环节包括光纤拉丝和光缆制造两个部分。首先,上游的预制棒在拉丝塔上被加热拉伸,制成细如发丝的光纤丝(通常直径125微米的裸纤)。随后,裸纤涂覆保护层并按需要集合成光纤带,再进入光缆厂进行光缆结构制造。光缆制造涉及将光纤与增强元件(如钢丝、芳纶纱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等)一起绞合,并包覆缓冲层、填充物和外护套,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环境适应性的成品光缆。中游厂商根据应用场景生产多种类型的光缆,包括:室内光缆(例如蝶形引入光缆、紧套光纤跳线等),室外光缆(管道光缆、直埋光缆等),自承式架空光缆(例如ADSS全介质自承式光缆、8字形自承式光缆,常用于电力杆路架设),以及特种光缆(如海底光缆、光电复合缆、矿用传感光缆等)。通过不同结构设计,中游环节满足通信、电力、轨道交通、海洋等领域对光纤通信的多样化需求。

下游环节是光纤光缆的应用领域和终端市场,涵盖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和数据中心、工业及政府应用等。电信运营商是传统最大的光缆用户,我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每年大规模采购光纤光缆,用于骨干网扩容、5G移动网络承载、光纤到户(FTTH)接入网建设等。近年来家庭宽带提速和“千兆光网”建设让入户光纤需求持续增长,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兴起则带动数据中心内部和数据中心互联(DCI)光缆需求的猛增。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中部署的监控、交通和环境传感器网络,同样需要城市光纤环网支撑;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也通过光纤将设备与控制系统相连,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此外,海外市场也是下游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制造国,不仅满足国内庞大需求,还大量出口光纤光缆到海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信骨干网、新兴5G网络建设中,中国厂商的光纤光缆产品备受青睐,出口业务近年来不断扩展。可以说,下游应用的蓬勃发展反过来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通信网络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约6,432万公里,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6,712万公里。庞大的网络规模和持续的新建需求,奠定了我国作为全球光纤光缆产业领跑者的地。

图1:光纤光缆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总的来看,我国光纤光缆产业链已经形成上下游完整配套、规模全球领先的格局。政府政策亦大力支持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提出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网络建设,“东数西算”等工程布局更是直接带动光纤光缆需求增。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在光棒制造工艺(VAD、OVD、MCVD等)、超低损耗光纤、大芯数光缆等方面技术持续进步,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可以预见,一个安全可控、技术先进的光纤光缆全产业链将继续为数字经济和新基建提供关键支撑。

2. 产业链各环节代表性企业及技术优势

中国光纤光缆行业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各具专长的专业化公司。以下按产业链环节列举主要代表企业及其技术或产能优势:

上游(光纤预制棒及原材料)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YOFC):作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和光纤供应商之一,长飞在预制棒技术和产能上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长飞的光棒年产能约6,000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0%,排名中国第一。长飞率先掌握了PCVD等预制棒制造技术,能够生产超低损耗、大尺寸预制棒,支撑其大规模光纤生产。

亨通光电(亨通集团):亨通是国内第二大预制棒生产企业,2021年产能约3,300吨,占比17%。亨通通过自主攻关和国际合作(如与美国OFS公司合资)掌握了VAD等核心工艺,预制棒自给率高,产品用于自家光纤生产并部分对外供应。亨通集团在光通信领域整体实力雄厚,旗下业务涵盖光纤光缆、海洋通信、电力传输等,是全球光通信行业前三强之一。

富通集团:国内老牌光纤制造企业,在上游与日本住友电工合资成立了富通住电,建有大型预制棒生产基地。富通的预制棒产能位居国内前列,自产光棒用于旗下富通光纤的拉丝制造,技术上与国外合作引进MCVD等工艺,产品质量稳定。

中天科技:中天在光纤预制棒领域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2013年即建成400吨产能,至2020年其预制棒年产量提升至约1,800吨,与自身光纤光缆产量相匹配。中天依托自主研发,突破了预制棒材料纯化和缩棒工艺,保证大规模生产的良品率。

中国建材集团(CNBM):中央企业中国建材发挥材料科技优势,在光纤上游关键材料上有所布局。例如其下属中建材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大容量全电熔炉拉制石英玻璃管的技术,用一步法工艺实现高品质光纤预制棒管的连续成型,提高了预制棒用石英套管的国产化水平sasac.gov.cn。中国建材等原材料供应商的加入,提高了上游高纯石英玻璃、特种光学玻璃的供应能力,为预制棒制造提供重要支撑。

烽火通信及藤仓有限公司合资(烽火藤仓):这是烽火通信与日本藤仓公司合作的预制棒/光纤生产企业,也属于国内主要光棒供应源之一。该合资公司引入藤仓先进技术,加上烽火的本地经验,具备相当规模的预制棒制造能力,产品不仅供给烽火系内部使用,也一定程度上推向市场。

中游(光纤拉丝及光缆制造)

长飞光纤光缆(YOFC):既是上游巨头,也是光纤光缆制造龙头。长飞具备年产数亿芯公里光纤光缆的能力,产品线涵盖从单模、多模光纤到各类室内外光缆。在国际市场上,长飞光纤出货量和市占率长期位居全球前三。其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整合,预制棒-光纤-光缆一体化,确保质量和成本领先。长飞参与制定国际光纤标准,拥有超低衰减G.654E光纤等高端产品,在海底光缆用光纤、特种光纤方面也有技术储备。

亨通光电(亨通集团):亨通在光缆制造领域与长飞比肩,是国内光缆市场的重要支柱企业。亨通光电年光纤拉丝能力超过数千万芯公里,并生产各类通信光缆和特种光缆。其特色是在海缆电力复合光缆领域实力突出:亨通是全球知名的海底光缆供应商之一,掌握深海光缆设计制造技术,承接了多项海洋通信工程; 同时其光电复合缆将光纤与导体结合,可用于智能电网通信。在传统通信光缆方面,亨通依靠强大的制造装备和自动化程度,实现了高速高效生产,并通过智能工厂提升品质。亨通也是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典型代表,自有预制棒和光纤原料,加上对下游系统集成的延伸,使其具备成本和协同优势。

烽火通信科技:烽火通信是通信设备巨头,在光纤光缆制造领域也有布局。烽火通过合资公司涉足光纤预制棒和光纤拉丝,其光缆生产主要由旗下子公司(如湖北博鑫光电)来完成。烽火的优势在于其通信系统背景,能够将光缆产品与光传输设备、接入设备打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在FTTx接入网建设中,烽火既提供OLT/ONU设备,也供应配套光缆,从而形成市场协同效应。烽火品牌和运营商关系为其光缆业务拓展提供了支撑。

中天科技:除上游预制棒外,中天科技在中游形成了产品多元化优势。其光缆产品线齐全,包括骨干通信光缆、室内布线光缆、矿用阻燃光缆等,并在电力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中天具备研制超大长度光缆和特种结构(如耐高温、防鼠咬等)的能力,产品远销海外。在江苏、浙江等地建有多处分厂,产能布局合理。

富通光纤光缆:富通依托上游预制棒优势,在华东地区是光纤光缆主力供应商。富通光缆注重研发创新,与高校合作开发了多芯光纤、少模光纤等新型产品。其光缆制造工艺成熟,质量可靠,在运营商集采中份额稳固。

通鼎互联:原名通鼎光电,是江苏一家民营光纤光缆企业代表。通鼎拥有一定规模的光纤拉丝塔和光缆生产线,产品以通信光缆为主,并涉足光器件、光纤光栅等领域。通鼎的特点是在业内率先导入智能化制造,实现光纤光缆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一致性。

特发信息:深圳特发信息是最早的光纤光缆企业之一(前身为深圳光纤),在华南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特发在室内布线光缆和设备配套光缆方面有丰富经验,产品被广泛用于通信运营商和广电网络。公司还开发了多种特种光缆(如军用野战光缆、软光缆等),技术积累深厚。

(注:除上述企业外,国内还有许多中小型光缆制造企业,如湖南新海、江苏俊知、河南华脉等,它们在区域或特定产品市场上各具特色。在此不一一列举。)

下游(运营商及应用领域)

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广电网络公司等。这些运营商建设了庞大的光纤通信网络,是光纤光缆最大的买家。仅5G移动网络一项,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约337.7万个,每个基站的前传和回传都需要光纤连接,带动了海量光缆需求。运营商每年都会通过集中招标向产业链订购光纤光缆(例如“集采”),行业龙头企业在招标中中标份额高,确保产品大批量出货。随着千兆宽带、5G的普及,运营商对高芯数、大带宽光缆以及配套的ODN产品需求持续旺盛。

互联网和数据中心公司:以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第三方IDC运营商为代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高密度光缆用于机房内部互联以及数据中心之间的高速连接(DCI)。例如,为支持AI训练和云服务的算力集群,单个数据中心内部可能铺设成千上万芯公里的光缆以连接服务器机柜和交换机。近年来“东数西算”工程在西部兴建算力枢纽,东部建设数据中心集群,这些都需要通过干线光缆将各地数据中心联通。互联网公司也在全国范围铺设自己的高速光网络(如金融数据专网、内容分发CDN骨干等),成为运营商之外新的光缆需求增长点。

行业专网及智慧城市:各行业的专用通信网和智慧城市项目对光纤光缆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国家电网建设光纤地埋线和架空OPGW构成电力通信网、铁路部门铺设沿轨道光缆实现列车调度通信和监控、石油管道沿线铺设光缆用于泄漏监测等。这些行业用户通常需要特种光缆(耐高压、耐腐蚀、抗干扰等),国内光缆厂商均有针对性产品供给。智慧城市中的平安城市监控、智慧路灯、交通信号联网等,都离不开城市骨干光纤网和接入光缆,将前端设备连接到指挥中心。政府主导的这些项目近年来投入增多,也为光缆市场带来可观需求。

海外市场:全球范围内,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的升级换代也推动各国对光纤光缆的采购。东南亚、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正大规模建设4G/5G网络和光纤宽带接入,中国厂商凭借性价比和完整产品线优势在这些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例如,非洲多国主干光缆网络、中国-欧洲跨境海缆、中东通信干线等项目都有中国公司的身影。部分龙头企业已在海外设厂(如长飞在印尼建合资工厂、亨通在南美收购工厂等)以本地化服务海外客户。而对未在海外设厂的企业,直接出口光缆产品也是重要模式。

通过以上梳理可见,中国光纤光缆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一批代表性企业支撑。从掌握核心光棒技术的上游龙头,到规模制造光纤光缆的中游劲旅,再到庞大而多元的下游市场参与者,整个生态协同发展、竞相创新。这些企业各有技术和产能优势,共同构建了我国完整且充满活力的光纤光缆产业版图。

3. 5G与AI新基建浪潮下的产业链趋势

进入2023–2024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提速为光纤光缆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其中,以5G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AI)算力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建设浪潮,正在深刻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结构和技术趋势。博鑫光电作为产业链中的一员,也将在这场浪潮中迎来机遇与挑战。

5G网络深化部署带来的持续需求:我国5G网络自2019年商用以来快速铺开,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2024年仍将新增数十万座5G基站,尤其是在广覆盖的农村地区和提升容量的城区小微基站方面发力。每一座5G宏基站通常需2~3根光纤连接(前传+回传),而5G小基站虽然覆盖小但数量巨大,也需要高密度光纤接入。因此,5G网络从城区向乡镇、室内深化的过程,将继续拉动对光纤光缆的需求。尤其是5G的演进版本5G-A(Advanced)和未来6G的预研,更高的带宽和更密集的站点会提出更大的光纤承载需求。地方龙头企业如博鑫光电在5G承载网用光缆方面已有丰富供货经验,例如用于5G前传的室外多芯光缆、用于室内分布的柔性布线光缆等均在运营商项目中应用。随着5G从广度(地域覆盖)转向深度(室内覆盖、行业专网)的建设,这类专精企业可更加发挥自身灵活定制能力,提供如耐弯曲小曲率光缆、室内隐蔽布线光缆等适合新场景的产品,满足5G深度覆盖的需要。

数据中心和AI算力设施扩张带来的机遇: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式发展引发“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各地正在加速建设大型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以满足AI训练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算力基础设施被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纤网络是连接算力的“大动脉”。首先,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内部需要高速光纤互连(如采用OM4多模光纤或特殊AOC光缆连接服务器和交换机),对高质量低时延光纤和光缆需求提升。其次,数据中心之间往往相距数十甚至上百公里,需要建设高速率、超低时延的DCI光纤链路,这通常采用新型大有效面积光纤或低衰减光纤,以减少中继。这些都对光纤光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研制超低损耗光缆、超高速率传输用光纤等。博鑫光电虽然主要生产传统通信光缆,但也可从中寻找机会:一方面,可与上游合作试制适用于数据中心的新型光缆(如高密度带状光缆、室内跳线等);另一方面,博鑫可关注“东数西算”工程中的干线光缆建设机会。在“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中(如贵州、内蒙古等),需要铺设大量高速光纤通道连接东部数据需求地和西部算力供给地。这些长途干线光缆项目通常由运营商或电力等单位组织实施,博鑫可通过投标分包等形式参与供货。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和性价比,博鑫有望在新一轮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分得一杯羹

技术趋势和产品升级:面向未来的发展,光纤光缆技术正朝着更高性能和更智能化方向演进。诸如超大芯数光缆、微型化光缆、空芯光纤等新技术正在研发中。超大芯数光缆可显著提高单位缆径的纤芯数量,降低布线成本,在数据中心和城市管道资源紧张地区有用武之地;微型化光缆通过更精细的结构设计,实现更小直径和更轻重量,同样适合狭小空间和布放困难环境。空芯光纤则有望解决实芯光纤的物理极限,提供更低时延和更高带宽。虽然这些前沿技术距离规模商用尚有时日,但国内企业已积极投入研发,包括长飞、亨通等都推出了相应的试验产品。博鑫光电作为制造企业,可以顺应这一趋势,提前布局工艺改进。例如,提升成缆技术以适应超高芯数光纤带的卷绕,改良挤出工艺以生产更薄护套的微缆等。实际上,博鑫背靠烽火通信研究院,有条件参与一些前瞻性技术试制,将自身产品升级与行业创新同步。通过技术升级,博鑫可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保持产品吸引力,避免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另外,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也是产业趋势之一。博鑫可继续推进生产线自动化和信息化,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MES系统等,实现降本增效和品质追溯。这既符合国家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的方向,也有助于提高博鑫的产能和盈利水平。

政策和行业生态变化:政府层面持续出台利好政策,为光纤光缆行业未来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政策要求到2025年固定千兆宽带用户数快速增长、5G用户普及率提高,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光纤网络的进一步延伸和改造。工业互联网的推进也需要新型光通信网络作为底座。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国家在通信和算力领域的投入不会放松。此外,行业内部也在进行整合优化,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这对于博鑫光电这样的企业既是压力也是机会:压力在于市场竞争加剧,运营商集采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中小企业面临生存考验;机会在于若博鑫能够发挥自身一体化和协同优势,提高质量并控制成本,就有望脱颖而出,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值得注意的是,博鑫的股东烽火通信本身是“央企国家队”,其战略动向与国家新基建规划紧密相关。烽火近年来在5G承载、数据通信等领域着力颇多,这些都将间接推动博鑫光电的业务增长。例如,烽火参与运营商的千兆光纤入户工程,博鑫的入户光缆需求随之增加;烽火研发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需要可靠光缆连接工厂设备,博鑫可提供定制化产品。可以说,博鑫深度融入了国内新基建的发展脉络,政策红利和行业趋势将通过产业链层层传导,转化为公司的实际机遇。

国际市场拓展:新基建不仅是中国国内的热点,也是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通信基础设施升级阶段,比如部署4G/5G网络、铺设国家光纤干线、建设区域数据中心等。这与我国过去十年经历的通信大发展有些类似。中国企业在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使其成为这些国家新基建的主要合作伙伴。对于光纤光缆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结构多样:既有运营商主导的大规模光缆招标,也有政府主导的信息化项目。博鑫光电可以紧抓这一机遇,依托烽火通信的全球营销体系,积极参与海外项目投标和供货。目前烽火在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均有业务布局,博鑫可通过内部协同直接成为烽火项目的光缆供应商之一。此外,博鑫也可考虑在贸易公司或海外分销商的帮助下,直接将标准化产品出口销售给海外客户。凭借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博鑫完全有能力开拓一些新兴市场的渠道。例如,为东南亚的小型ISP提供FTTH光缆解决方案,为非洲的本地工程商提供光缆及配件打包出口等。随着博鑫产品在海外项目中树立口碑,其品牌国际认可度将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新基建背景下,“走出去”不仅分散了国内市场波动风险,也有助于博鑫获取更大市场空间和宝贵的国际经验。

综上,在5G与AI引领的新基建浪潮中,光纤光缆产业链将继续呈现需求增长、技术提速和格局优化的发展态势。作为其中一员的博鑫光电,凭借自身优势有望抓住多重机遇:5G深入和行业专网建设会带来更多订单,数据中心和算力工程拓展了光缆新应用,前沿技术发展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而政策和国际化则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当然,博鑫也需清醒认识到挑战——市场竞争加剧要求其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创新能力。但总体而言,博鑫光电所具备的一体化制造能力协同背景将帮助其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只要顺应行业趋势、紧扣新基建需求,博鑫有机会实现从区域性供应商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的跃升,为中国光纤光缆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