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之间:影视人的代际接力 ——专访北京名赫影视副总经理王嵋

【导语】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总有少数的先行者凭借过人的眼光与独到的战略规划,推动着行业的创新与变革,王嵋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北京名赫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她不仅成功完成多个高影响力项目,还持续推动了影视产业的锐意创新。从跨界高管到影视文化探索者,王嵋的职业旅程始终在不断突破自我。
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跨界资源整合的深厚功力,王嵋正与同行们共同推动着影视行业的深度变革。她不仅是行业创新的推动者,也是影视内容生产与市场运作中的先行者。王嵋的成功,不仅源自她对市场的精准把握,更在于她敢于打破传统,创新突破,王嵋始终以探索者姿态,为影视行业的跨界融合提供新可能。
在本次专访中,我们将了解到王嵋如何通过跨行业的丰富经验与敏锐洞察力,推动影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她对未来影视行业走向的独到见解。她的故事,代表了中国影视人在全球化时代的上下求索与创新突破。

图:王嵋近照
【对话王嵋】
记者:您最初是从高科技行业跨界进入影视行业的,是什么驱动您做出这个转型的决定?是否能分享一下这背后的思考过程?
王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说到转型,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而是我对整个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后做出的必然选择。早年我在英特尔和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经验,也培养了非常系统的管理思维。那段经历使我明白,只有通过创新和技术的引领,才能真正推动一个行业的未来。
影视行业的魅力在于它既充满创意,又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行业。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影视行业的全球化发展潜力巨大。很多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我看到了这个行业存在的巨大空间,尤其是在创意与市场之间的连接方面。因此,我决定将我的跨行业经验应用到影视行业,尝试通过技术与创意的结合,打破行业的传统格局。
记者:您提到创意与市场之间的连接,能具体说明一下您是如何推动这种创新的?
王嵋:名赫影视一直秉承着“创新驱动”的核心理念,尤其在投资和制作方面,我们始终强调创新性。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商业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险衡双轨”动态投资组合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我们在保障位于市场领导地位的大制作影片作为核心项目的同时,也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开发一系列风险较小的中低成本项目,最大限度地降低影视项目的风险波动。
除此之外,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影视内容的多元化。过去,许多影片都集中在少数几种类型上,但随着观众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内容形式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我们通过与国内外的编剧和创作者合作,探索更多元化的影视题材。例如,我们通过“大学生电影节青年剧本大赛”以及“华语国际编剧节”等平台,帮助年轻创作者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市场需求,并推动这些创意成功进入市场。
记者: 您的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商业模式的突破上,也体现在品牌战略和IP开发上,尤其是在《同道客栈》这个项目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请您谈谈在这一项目中的独到之处。
王嵋:《同道客栈》是我非常重视的项目,它结合了“内容+体验经济”的创新模式,特别是在沉浸式剧游领域进行了突破。这个项目是我们响应Z世代消费趋势和文旅融合政策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将文化与娱乐深度结合,为观众提供全新的互动式体验。
在《同道客栈》项目中,我们依托了“同道大叔”这一拥有超过6000万粉丝的强大文化IP,将沉浸式剧游与体验式消费场景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具有深度参与感和高复玩价值的娱乐体验。通过创新的剧本设计和沉浸互动,我们成功将传统观影体验转化为多线剧情、角色互动的开放式体验,观众不再是被动观看者,而是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参与到剧情的推进中。这种游戏化的剧本结构极大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也提升了他们的参与欲望和体验满意度。
在品牌运营和IP开发方面,我们将“内容+沉浸式体验+衍生品开发”构建为一个闭环体系。通过整合新媒体矩阵,借助社交平台和明星资源的强大影响力,我们成功提高了项目的曝光率,并推动了相关衍生品的销售。同时,我们通过“门票销售 + 星座主题衍生品 + 品牌联名”的多元化盈利模式,使得《同道客栈》在商业化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该项目的成功不仅仅是娱乐层面的突破,它还为沉浸式剧游市场和IP衍生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案例。通过创新的内容和商业模式,我们为影视行业的未来发展摸索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推动了文旅产业与娱乐产业的融合发展。

图:《同道客栈》剧本杀海报
记者:除了在商业模式上的突破,您在影视的全球化投资上也有独特视角,尤其是在《雪人奇缘》这个项目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请您谈谈在这一项目中的独到之处。
王嵋:《雪人奇缘》是我非常重视的项目,我认为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中国与美国的合拍电影,更是一部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化电影。
这部电影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在品牌运营上的精准布局,团队与多个国际平台进行了深入合作,以确保影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大化地曝光,并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将影片内容传播到全球,特别是北美、欧洲等市场,受到了全球观众的广泛关注,最终,《雪人奇缘》全球票房突破1.9亿美元,并且获得国内国外多个奖项。这不仅打破了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局限,也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全球提供了重要参考。
记者:在您看来,技术创新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如何?您又是如何将技术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的?
王嵋:技术的进步确实为影视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尤其是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虚拟影棚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拍摄和制作模式。在制作网络电影《时空救赎》时,制作团队就率先引入了虚拟影棚和AI智能剪辑技术。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制作效率,节省了大量成本,还使得影片的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紧急救援》项目中,制作团队也通过虚拟拍摄技术替代了部分传统实景搭建。这一举措帮助剧组节省了大量拍摄时间,并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制作过程中的灵活性。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影视的工业化生产进程,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加高效、可控的制作模式。
我相信,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影视行业将进一步进入一个智能化和工业化的新时代。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将更多前沿技术引入到影视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中,从而开辟全新的商业路径。
记者:在您的带领下,名赫影视在商业化运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您如何看待影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王嵋:未来影视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三个主要趋势:一是内容的精品化和多元化,二是全球化的市场布局,三是技术驱动的影视工业化。
首先,内容的精品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随着观众需求的升级,单纯的娱乐性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我们需要在创作上不断突破,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影视作品。
其次,全球化布局将成为越来越多影视公司的发展方向。随着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影视作品的出海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合资、合拍、内容定制、版权输出等多种形式拓展国际市场。
最后,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影视工业化进程。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的影视制作模式,不仅在制作成本上得到优化,还能够提高影片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记者:您在帮助年轻创作者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能分享一下您对未来影视人才培养的看法?
王嵋:人才培养是我一直非常关注的领域。影视行业的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大量具有创意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通过发起“大学生电影节青年剧本大赛”和“华语国际编剧节”等活动,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许多年轻编剧得以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市场上成功的影视作品。我相信,未来通过更多这样的平台,让年轻创作者与市场对接,才能真正推动影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采访手记】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与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对话是我的日常工作,但王嵋的此次采访,着实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在与王嵋的对话中,我深刻感受到她身上那种冷静思考与不懈追求的独特气质。
采访开始时,王嵋的眼神专注,言辞清晰。当她谈到自己的跨界经历时,那种从容与坚定让我无法忽视。采访过程中,她没有多加渲染自己的成绩,而是以平和的语气,分享了她对行业未来的深刻洞察和对创新的真诚思考。我看到了她眼中对影视行业未来的憧憬,听到了她渴望突破和挑战的心声。
在采访过程中,王嵋的思维方式和领导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创新不是盲目追求浮躁的变化,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策。她的领导力并不依赖权威的强硬,而是通过全局的视角,思考行业未来、推动团队与行业的进步。她轻描淡写地提到:“创新的根本不在于形式的变化,而在于背后解决了什么问题,满足了市场什么需求。”她简短的话语,充满了智慧与力量。像王嵋这样既有战略眼光,又具创新思维的行业人士,实在是少见。她不仅仅是名赫影视的核心,更是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探索者。在她的参与下,影视行业将走向更加智能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未来。
(文/林子)













